微信號
WWW2450711172
本文目錄一覽:
柑橘黃龍病的病原特征有哪些?
黃龍病:由細菌引起,主要通過嫁接苗和木虱傳播,具有 *** 性。黃化病:由營養失衡、肥害、根線蟲、澆水不當、營養缺乏等多種因素引起,最常見的原因是營養不足或根系生長問題。癥狀表現:黃龍病:可引起葉斑、葉脈退化、果實畸形、變色不全、味苦,甚至花落、果落,最終果樹死亡。
癥狀:葉片斑駁:葉片出現黃化的不規則黃綠相間的斑駁。黃化:個別枝梢首先發病,出現黃梢。果實畸形:果實小且畸形,著色不均,果蒂附近著色俗稱“紅鼻子果”。根系腐爛:枝葉發病后期,根系開始腐爛,皮層破碎,與木質部分離。發病原因:病源存在:果園或果園附近存在黃龍病病樹。
菌體多形態,呈圓形、橢圓形或線形,少數呈不規則狀。菌體大小差異大,圓形的直徑為50~500nm,桿狀大小為40~170nm×200~ *** 0nm;其外界包被的平均厚度為25nm,具有三層結構,內、外層為電子密度較高的暗色層,分別相似于細胞膜和細胞壁結構,中間層為電子密度較低的透明層,似周質空間。

枝干發病,從小枝頂端開始,迅速向下蔓延,在小枝與樹干的其他部位發病,病部紅褐色,樹皮開裂,流膠,嚴重時引起枝干枯死,病部密生黑色小粒點。褐色蒂腐是在果實蒂部開始,呈水漬狀,褐色,果肉腐爛較果皮快,深褐色。病部松軟有韌性,不易被手指壓破。
柑橘黃龍病的病原物為亞洲韌皮桿菌和非洲韌皮桿菌,屬于韌皮桿菌屬細菌。無鞭毛,革蘭氏染色為陰性,僅限于韌皮部寄生,至今還未能在人工培養基上培養。柑橘黃龍病又稱黃梢病、青果病。全年均可發生,以夏梢和秋梢上發生最多,春梢次之。


柑橘黃龍病是世界柑橘生產上的毀滅性病害, 是由一種限于韌皮部內寄生的革蘭氏陰性細菌引起, 能夠侵染包括柑橘屬、枳屬、金柑屬和九里香等多種蕓香科植物。
柑橘木虱用什么農藥效果好
柑橘木虱打阿維菌素、氟氯氰菊酯、吡蟲啉、噻蟲嗪等藥物比較長效。具體使用 *** 如下:藥劑選擇:柑橘木虱成蟲在始盛期前12天開始噴藥,藥劑可以選擇阿維菌素、氟氯氰菊酯、吡蟲啉、噻蟲嗪等,這些藥物的持效期較長。噴施頻率:間隔710天左右噴施一次,需連續噴施23次,以達到明顯的防治效果。

擬除蟲菊酯類農藥:如氯氰菊酯、氟氯氰菊酯等。這類藥物具有廣譜、高效、低毒的特點,能夠快速 *** 柑橘木虱成蟲和幼蟲。但是長期使用可能會對環境造成污染,同時也會對人體健康產生潛在風險。 氨基甲酸酯類農藥:如阿維菌素、多殺靈等。
柑橘木虱農藥滅殺 *** 10%吡蟲啉可濕性粉劑 *** 0倍液、20%啶蟲脒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、5%氯氟氰菊酯微乳劑2000倍液3個處理對柑橘木虱若蟲的防效均較差。
合理的肥水管理對于防治木虱至關重要。保持柑樹生長健壯,新梢整齊有序,這有助于在更佳時期,如露芽期,進行統一的噴藥防治,避免遺漏和疏忽。

如何防治柑橘吸果夜蛾
防治柑橘吸果夜蛾的 *** 多樣,首先可以鏟除橘園周圍的寄主植物,如幼蟲寄主木防己、漢防己等,以減輕為害。此外,剝皮橘子可以浸在30倍液的50%乙基辛硫磷乳油中3分鐘,再掛在柑橘園內誘殺吸果夜蛾。安裝黑光燈、高壓汞燈或頻振式誘殺燈也是一種有效手段,燈高2米,燈下放木盆,盆內盛水加幾滴柴油或煤油。
吸果夜蛾的防治 *** 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 清理果園環境 清理防己科植物:特別是在每年8月時,全面鏟除果園周圍的防己科植物,以斷絕吸果夜蛾幼蟲的食物來源。 合理規劃種植 種植遲熟品種:在新建山地或山地附近的柑橘園內,選擇種植遲熟的品種,以減輕吸果夜蛾的危害。注意避免不同成熟期的品種混栽。
防治柑橘吸果夜蛾的 *** 有多種,首先,通過清除橘園周邊的幼蟲寄主,如防己類植物,如木防己和漢防己,可以有效減輕害蟲的數量。其次,使用化學誘殺也是一種策略。將剝皮的橘子浸入30倍濃度的50%乙基辛硫磷乳油中3分鐘,然后將其懸掛于柑橘園內,以此來引誘并 *** 吸果夜蛾。
吸果夜蛾的防治 *** 清理果園周圍防己科植物,讓吸果夜蛾幼蟲沒有食物可吃,特別是在每年8月的時候需要在果園中全面鏟除防己科植物,來防治吸果夜蛾幼蟲。新建山地或者山地附近的柑橘園內可以種植遲熟的品種,這樣能減輕吸果夜蛾的危害,但不同成熟期的品種不要混栽。
③燈光誘殺。④在果實成熟期,每畝橘園直立設置40瓦黃色熒光燈1~2支,山坡地形每畝設置2支,掛在橘園邊緣,每隔10~15米左右1支,底端距樹冠5~2米,驅避成蟲。⑤果實套袋。對早熟品種應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用紙袋套袋,套袋前必須做好銹壁虱防治工作。
微信號
WWW2450711172
標簽: #柑橘黃龍病識別視頻

評論列表